17

2024-05

当前位置: 一佳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版)02,3月卷(解析版)

| 浏览量:

  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 月卷 语文 · 第 二 模拟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5 35 分)

 )

 ( 一 )

 现代文阅读Ⅰ ( 本题共 5 5 小题,9 19 分)

 )

 (2021·山东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读书报:20 世纪 70 年代您就开始诗歌创作,诗歌使您的作品具有怎样的底色? 梁衡:诗歌是时代的号角。我写诗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1975 年我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一首写大寨的诗歌。我小时候受古典诗文的熏陶,被父亲逼着背《千家诗》。大学赶上激情澎湃的时代,《回延安》《雷锋之歌》《向困难进军》《祝酒歌》等等,我都背过。诗歌对我的创作的影响,一是陶冶情感,二是锤炼语言。旧诗给人意境,新诗直接点燃人的激情。

 中华读书报:进入新时期举办第一次“全国好新闻奖”,您的人物通讯《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 (《光明日报》1980 年 11 月 14 日)就得了奖。新闻和文学,您是如何转化自如的? 梁衡:首先是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正好抓住了。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我写《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就赶上了这个时代的关口。但那篇通讯只有几千字。正好《青年文学》创刊号要出版,我以此为题材写了篇报告文学,发表后获得几个文学奖项,这是时代给予的。

 中华读书报:20 世纪 90 年代,即使您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创作也没有停止。《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政治散文被誉为“红色经典”。创作这类作品,您是否愿意谈谈是如何把握的?有何特点? 梁衡:写政治散文和我的经历有关。自古作家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家、思想家兼作家,比如范伸淹和唐宋八大家,他们的文章是站在政治舞台上的思考;一种是专业作家,比如李白、司马相如。那时兼职作家多于专业作家。当然现在专业作家多了,倒过来了,多于政治作家。作为官员作家,我认为有责任从我理解的高度为下一代讲清楚历史。我写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但我走的一条特殊的路子,把伟人的

  思想人格提炼出来,用辩证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把历史的面貌剥清楚,挖掘想轨迹和情感。文学是人学,当然也应该是伟人之学。

 我的政治散文把握这样几点,一是直接抒写同时代的重大政治人物和事件,剖析理事,不避尊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六位总书记我写过三位,包括瞿秋白、张闻天、毛泽东等,其他重要领袖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方志敏等也都写过。二是书写前代人物、事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进行审视,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关照现实。

 中华读书报:对于散文创作,您的主张是什么? 梁衡:我的文学主张是“二为三境五诀”:“二为”指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散文唯美是对的,但文章只有美的技巧,作家就成了一个杂技演员。我主张文以载道,要有思想。“三境”是指文章要达到三个境界,一是客观的描述之美,“形境”;二是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教人留恋体味,“情境”;三是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谓之“理境”,这三个境界一个比一个高。“五诀”是:形、事、情、理、典。指要达到三境的方法,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叙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但还有可借用的典故。

 中华读书报:我发现您谈的最多的是“时代”。您的文学创作与国家命运总是连在一起的。无论为人还是为文,为什么您有这种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 梁衡:一是来自家庭熏陶。我父亲是个老教育工作者,解放后担任霍州县长。他读了很多书,我受他的思想影响。二是来自时代和大学教育的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和大家一起照相,他坐在前边的椅子上,后面的同学很清楚地看到他肩膀上的补丁。人大就是那样艰苦奋斗的氛围。当年我们学雷锋学焦裕禄,每到周末同学们找地方帮别人义务干活。时代造就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是受马列主义、西方科学史和共产党的世界观的影响。

 (摘编自舒晋洽《梁後:从学术中拎出一条文学的彩线》)

 材料二:

 自宋代起,司马相如就被尊为“赋圣”,与“骚圣”屈原、“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等一起,共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元朔二年,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真正结束了绵延一千余年的分封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又合称《天子游猎赋》)完成于推恩令的酝酿期。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司马相如敏锐地感觉到了诸侯王横行的时代即将过去,大一统的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以当时刚刚兴起的赋体文学,纵笔讴歌了这一历史转变。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尽管从经学的角度肯定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对相如赋主题的误读。笔者认

  为,《天子游猎赋》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歌颂汉朝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肯定朝廷对诸侯王的规范与管理。第二个主题是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实行德政。第二个主题,只是司马相如顺便对汉武帝做的一个提醒与劝诫,并且是以“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即自我悔悟、改弦易辙的方式体现的,用语十分含蓄。

 “赋圣”崛起,离不开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从国家分裂、诸侯割据、战争连绵、民生涂炭,走向天下一统、经济繁荣、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时代。

 (摘编自踪凡《“赋圣”何以诞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对梁衡创作产生两方面影响:陶冶情感和锤炼语言。诗歌使他学会了意境营造,时代直接点燃了他的激情。

 B.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梁衡抓住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关口,做到了新闻和文学转化自如。

 C.与一般人不同,梁衡所有作品都是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炼伟人思想人格,挖掘伟人思想轨迹和情感。

 D.《天子游猎赋》主题是歌颂汉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实行德政,“然其要归引之节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衡认为散文唯美、文以载道,主张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但是他反对作家像杂技演员只追求美的技巧。

 B.梁衡有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是受家庭、马列主义、西方科学史和共产党世界观的影响,也是时代造就的。

 C.李白、司马相如等都曾是帝王近臣,理应站在政治舞台上思考,有责任在政治思想的高度为后代讲清楚历史。

 D.“赋圣”崛起离不开那个伟大时代,只能在特定时代才能得到君王青睐。因而《天子游猎赋》的成功不可复制。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梁衡散文主张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D.姚蒲的《登泰山记》 4.材料一的访谈涉及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筒要概括。

 5.有评论家认为,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时代相契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之作。请结

  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 2.C 3.D 4.(1)时代与文学创作的关系;(2)新闻和文学如何转化自如;(3)政治散文如何把握;(4)散文创作主张。

 5.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与时代洪流相契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文学发展演进的经典之作。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错在“时代点燃了他的激情”。原文说“我写诗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新诗直接点燃人的激情”。

 C.错在“梁衡所有作品”,应该是他的“政治散文”走的一条特殊的路子。

 D.“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是司马迁的观点,选项说是作者的观点,这是误读。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根据原文,李白、司马相如是专业作家。“ 站在政治舞台上思考”的是范仲淹和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兼作家。有责任为下一代讲清楚历史是作者作为官员作家的自觉。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梁衡的散文主张是“二为三境五诀”。

 《桃花源记》做到了形美、情美、理美,以文学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给朋友朱元思述说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一封信的节选,题目虽为“书”,内容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是一篇典型的山水游记。作为经典游记散文,主要以写景抒情为主,但是,这篇文章并不仅仅局限于写景抒情,它正如一场丰盛的视听宴会一样,综合了形、情、事、理、典五大要素,即梁衡先生所说的“文章五诀”。

 《岳阳楼记》是三个层次兼备的好文章:大量的绘声绘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这是描写的美;由景而及情,“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宠辱皆忘,把酒临风”,这是意境的美;最后将这所有的景和情的积蓄一起迸发出来,点破一条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登泰山记》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极富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却不重在表达哲理之美。不能体现梁衡散文主张。

 故选 D。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概括“材料一的访谈涉及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结合中华读书报的提问概括即可。

 由“20 世纪 70 年代您就开始诗歌创作,诗歌使您的作品具有怎样的底色”“诗歌是时代的号角。我写诗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可以概括出“时代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由“新闻和文学,您是如何转化自如的”可以概括出“新闻和文学如何转化自如”。

 由“《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政治散文被誉为‘红色经典’。创作这类作品,您是否愿意谈谈是如何把握的?有何特点”可以概括出“政治散文如何把握”。

 由“对于散文创作,您的主张是什么”可以概括出“散文创作主张”。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信息和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对“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时代相契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之作”的看法,需要结合文本信息和作者观点进行分析。

 由“诗歌是时代的号角。我写诗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首先是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正好抓住了。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我以此为题材写了篇报告文学,发表后获得几个文学奖项,这是时代给予的”“我的政治散文把握这样几点,一是直接抒写同时代的重大政治人物和事件,剖祈理事,不避尊讳”等句子可知,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与时代洪流相契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文学发展演进的经典之作。

 ( 二 )

 现代文阅读Ⅱ ( 本题共 4 4 小题,6 16 分)

 )

 (2021·聊城市·山东聊城一中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梁晓声 无窗,不能说是房子,或屋子。

 窗是一个象形汉字。古代通“囱”,只不过是“孔”的意思。后来,因要区别于烟囱,逐渐固定成现在的写法。从象形的角度看,“囱”被置于“穴”下,分明已不仅仅是透光通风之孔,而具有了房或屋也就是家的审美意味。

 若一间屋,不论大小,即使内装修再讲究,陈设再高级,其窗却布满灰尘,透明度被严重阻碍了,那

  也还是会令主人感觉差劲。当我们强调屋之清洁时,脑区的第一反应是“窗明”。这一反应,体现着人性对事物要项的本能重视。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在北方,不论城市里还是农村里的人家,不论穷还是富,都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封条,擦窗子。如果哪一户人家竟没那么做,肯定是不正常的。别人往往会议论——瞧那户人家,懒成啥样了?窗子脏一冬天了都不擦一擦!或——唉,那家人愁得连窗子都没心思擦了!而在南方,勤劳的人家,其窗更是一年四季经常要擦的。

 黑夜过去了,白天开始了,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大抵是拉开窗帘。在气象预告方式不快捷也不够准确的年代,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一种心理本能——要亲眼看一看天气如何?倘又是一个好天气,人的心境会为之一悦。

 宅屋有窗,不仅为了通风,还为了便于一望。古今中外,人们建房购房时,对窗的朝向是极在乎的。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室有此窗,不能不说每日都在享着眼福。

 “罗汉松掩花里路,美人蕉映雨中棂”——这样的时光,凭窗之人,如画中人也。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如此这般的凭窗闲坐,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呢!

 人都是在户内和户外交替生活着的动物。人之所以是高级的动物。乃因谁也不愿在户内度过一生。故,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要。人心情好时,会身不由己地站在窗前望向外边。心情不好时,尤其会那样。人冥想时喜欢望向窗外,忧思时也喜欢望向窗外。连无所事事心静如水时,都喜欢傻呆呆地坐在窗前望向外边。

 一言以蔽之,人眼那么喜欢望窗外。何以?窗外有“外边”耳。

 对于人,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内心的一部分和外界的一部分。人对外界的感知越丰富,人的内心世界也便越豁达。通常情况下,大抵如此。反之,人心就渐渐地自闭了。而我们都晓得,自闭是一种心理方面的病。

 对于人,没有了“外边”,生命的价值也就降低了,低得连禽兽都不如了。试想,如果人一生下来,便被关在无窗无门的黑屋子里,纵然有门,却禁止出去,那么一个人和一条虫的生命有什么区别呢? 连监狱也有小窗。那铁条坚铸的囚窗,体现着人对罪人的人道主义。囚窗外冰凉的水泥台上悠然落下一只鸽子,或一只蜻蜒;甚或,一只小小的甲虫——永远是影视剧中令人心尖一疼的镜头。被囚的如果竟是好人,我们泪难禁也。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煽动”得戚然? 无它。普遍的人性感触而已。在那一时刻,鸽子、蜻蜒、甲虫以及一片落叶、一瓣残花什么的,它们代表着“外边”,象征着所有“外边”的信息。

 当一个人与“外边”的关系被完全隔绝了,对于人是非常糟糕的境况。虽然不像酷刑那般可怕,却肯

  定像失明失聪一样可悲。

 据说,有的国家曾以此种方式惩罚罪犯或所谓“罪犯”——将其关入一间屋子。屋子的四壁、天花板、地板都是雪白的,或墨黑的。并且,是橡胶的,绝光,绝音。每日的饭和水,却是按时定量供给的。尽管如此,短则月余,长则数月,十之七八的人也就疯掉了或快疯掉了…… 某次我乘晚间列车去别的城市,翌日九点抵达终点站,才六点多钟,卧铺车厢过道的每一窗前都已站着人了。那些人久久地伫立窗前,谁站累了,进入卧室去了,窗前的位置立刻被他人占据。我的回忆告诉我,那情形,是列车上司空见惯的…… 天亮了,人的第一反应是望向窗外,急切地也罢,习惯地也罢,都是缘于人性本能。好比小海龟一破壳就本能地朝大海的方向爬去。

 就一般人而言,眼睛看不到“外边”的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夜那么长,肯定情绪会烦躁起来的。日二十四时,夜仅八时,实在是上苍对人类的眷爱啊。如果忽然反过来,三分之二的时间成了夜晚,大多数人会神经错乱吧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因为心智想要达到比视野更宽广的界域。虽非人人有此自觉,但几乎人人多少都有此本能。连此本能也竟全无之人,是退化了的人。退化了的人,便谈不上所谓内省。而人不内省,往往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窗外是“外边”:外国是“外边”:宇宙也是“外边”;在列车上,“外边”是移动的大地;在飞机上,“外边”是无际天穹;在客轮上,“外边”是蓝色海洋…… 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只能形容内心世界像大地,像海洋,像天空一样丰富多彩,“像”其意是差不多少。很少有什么人的内心世界被形容得比大地、比海洋、比天空更怎样。

 外边的世界既然比内心的世界更精彩,人心怎能佯装不知?人眼又怎能不经常望向窗外?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介绍“窗”字写法的形成过程,并从象形的角度加以分析,这是从历史文化方面展现窗具有的审美性。

 B.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求,连监狱也有小窗;有的国家用密闭的屋子来惩罚人,可能使人丧失人性。

 C.文章连用“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两个成语来强调一个人要自省,是借典故来指出现代人所具有的缺点。

 D.“外边”不只是窗外,还可以是外国、宇宙等,这说明“外边”是一个宽广的界域,是丰富多彩的世界。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窗含西岭千秋雪”等古诗,表明人透过窗能看到美好的景象,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富有诗

  情画意。

 B.“内心世界像大地,像海洋,像天空一样丰富多彩”,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意在写出人内心世界的广阔性。

 C.文章最后一段把外边世界和内心世界进行对比,并连续运用两个情感强烈的反问句,呼唤人们要经常望向“窗外”。

 D.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对事件的记叙,有真挚情感的抒发,还穿插哲理式的议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8.眼为什么要望向窗外?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9.有人评价梁晓声的作品说:“从现实主义出发的风格化创作,让梁晓声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心,极具独特的生命感悟的韵味。”请从“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特征。

 【答案】

 6.C 7.B 8.①窗外边的世界更精彩,对人的生命价值有重要意义;②人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想让心智达到比视野更广阔的界域。

 9.(1)贴近生活: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窗;②围绕窗叙写擦窗子、拉窗帘、望窗外等生活化场景。(2)贴近人心:①写人性和人的内心世界;②贴近读者的感受和体验,引起读者共鸣。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是借典故来指出现代人所具有的缺点”有误,原文“而人不内省,往往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借用典故意在强调一个人要自省,而“指出现代人所具有的缺点”的说法于文无据。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B.“意在写出人内心世界的广阔性”错误,原文“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只能形容内心世界像大地,像海洋,像天空一样丰富多彩”中“只能形容”意在强调“人贵有自知之明”,而不是写“人内心的广阔性”。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眼为什么要望向窗外,解答时可以结合“人”的需求和“窗外的意义”两个角度加以思考。

 结合“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要”“何以?窗外有‘外边’耳。……对于人,没有了‘外边’,生命的价

  值也就降低了,低得连禽兽都不如了”“外边的世界既然比内心的世界更精彩,人心怎能佯装不知?人眼又怎能不经常望向窗外?”等语句可以概括出出窗外的世界很精彩,没有了“窗外”,人的生命的价值会降低; 结合“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眼为什么望向窗外?因为心智想要达到比视野更宽广的界域。虽非人人有此自觉,但几乎人人多少都有此本能”等语句可以概括出人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想让心智达到比视野更广阔的界域。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特征,“贴近生活”是从选材来看的,“贴近人心”是从读者角度来看的,因而结合题目提示语可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是本文的特征。

 从选材的角度来看,结合文中“在北方,不论城市里还是农村里的人家,不论穷还是富,都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封条,擦窗子”“而在叙述的表达方式南方 ,勤劳的人家,其窗更是一年四季经常要擦的”“黑夜过去了,白天开始了,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大抵是拉开窗帘”“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窗,围绕擦窗子、拉窗帘、望窗外等生活场景来写,取材于现实生活,贴近生活,体现了本文现实主义的特征。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结合文中“这一反应,体现着人性对事物要项的本能重视”“天亮了,人的第一反应是望向窗外,急切地也罢,习惯地也罢,都是缘于人性本能”“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一种心理本能——要亲眼看一看天气如何?倘又是一个好天气,人的心境会为之一悦”“就一般人而言,眼睛看不到‘外边’的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夜那么长,肯定情绪会烦躁起来的”“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等语句可以概括出作者写望向窗外“缘于人性本能”和“心理本能”;望向窗外与“一般人”的心情心境紧密相关,贴近读者的感受和体验,能引起读者共鸣。作者的创作贴近人心,也体现了本文现实主义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 (5 35 分)

 )

 ( 一 )

 文言文阅读 ( 本题共 5 5 小题,0 20 分)

 )

 (2020·山东潍坊市·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

  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岀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学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名称为会元。从文中可知,欧阳修是省试的会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文风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

 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2)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14.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

 【答案】

 10.A 11.C 12.A 13.(1)(欧阳修)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爱惜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

 (2)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

 14.甲文多记叙,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乙、丙两文多议论、抒情,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翻译为: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到现在都 16 年了。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

 “遁世”是固定搭配,译为“脱离世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匍匐”作“往吊”状语,意思是“跪着前去凭吊”,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A。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

 C.“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错误,昌黎不是谥号,是韩愈的号。韩愈是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故选 C。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言文中信息,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

 A.“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错,根据“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传。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可知,皇帝并没有“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的意思是“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的人的名字”,也就是说,欧阳修是当时修史的人中,官职最高的人。故选 A。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谗谤,谗毁诽谤;至于,到了……的地步;贬逐,指被贬谪放逐;顾惜,顾全爱惜;尤务,更加追求。

 (2)顾念,考虑;后事,身后之事,指去世后的事情;谓,认为;寄,托付;寄以社稷之安危,定语后置,即“以社稷之安危寄”,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赏析语言风格的能力。

 题目要求学生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仔细阅读三则文言文。甲文记叙了欧阳修求学、科举、撰写《唐书》不署自己名字、保全孙觉等是,属于记叙,语言平实质朴,表达对欧阳修的赞扬之情。

 乙文论述欧阳修的功绩和其去世后国家的损失,如: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誓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采用的是议论。

 丙文论述欧阳修的气质、见识、学术、才干等,抒发对欧阳修的赞美。因此多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如“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

  参考译文 甲 先父四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让广泛诵读古人篇章,又让他学习作诗。以至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于读书。等他考中进士时,求学的人正盛行写作骈文,号称时文,而先父此时已独步其中。天圣七年,补选为国子监生。这一年秋天通过乡试,第二年通过省试,并且都是第一名,从此名重于世。先父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当初他奉皇命编撰《唐书》,而《列传》由宋祁编撰。完成后上奏皇帝,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的人的名字,先父官职最高,应当只署他的名字。先父说:“宋公编写《列传》,功夫深厚,耗时长久,我怎可掩盖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于是《列传》署上了宋祁的名字。先父平生把奖掖后进、推举贤才作为自己的责任。湖州孙觉担任合肥主簿,和先父不相识。郡守对孙觉很恼怒,想搜罗罪名治他的罪。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件事告诉了先父,先父亲自写信给他的属下,让他保全孙觉,于是得以免罪。福州隐士陈烈一向与先父不认识,先父听说了他的名气,了解他的品行德义,多次向朝廷举荐,请求征召录用,朝廷就任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先父生性耿直刚正,不顾虑他人的仇怨。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爱惜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置身于事,不惧议论。这时,当今的司徒韩琦主持国政,每当诸位公卿聚会议事时,事情还未定论,先父都据理力争。有时向皇帝奏事,众人意见不统一,先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回避。

 乙 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 66 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像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的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负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人。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先生您安息吧!

 丙 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去世以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世上求学的人,不论他是否认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

  家的前途委托(给他)。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当今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忧这样的英灵,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颖水之滨。

 ( 二 )

 古代诗歌阅读 ( 本题共 2 2 小题,9 9 分)

 )

 (2021·山东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咏怀(其六)

 阮籍 昔闻东陵瓜① ,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② 。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注)①东陵瓜:汉初人邵平在秦破后失侯,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时谓之东陵瓜。

 ②萧何计诛韩信受高祖封赏,众人道贺,邵平独劝其勿受,以除高祖猜忌之心,萧何从其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先写邵平所种之瓜及地点,后描述其瓜田连绵,大小瓜连缀成片。

 B.“五色曜朝日”有双关意,既指瓜有五色,也喻指萧何煊赫一时的情形。

 C.“膏火”句言多财之患犹如膏火自煎,意指盛极当思,不应为钱财所累。

 D.全诗以邵平和萧何为吟咏对象,通过二人际遇对比,表达追慕古人之情。

 16.请分析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

 【答案】

 15.D 16.同: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或对平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异:①阮诗中,诗人希望以平民之身安享天年,表达出对官宦生涯的忧惧。②陶诗中,诗人不愿受官场束缚,表达出躬耕田园的喜悦之情。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追慕古人之情”错。此诗则正是以邵平、萧何的对比论证人生的大道理:邵平以布衣平民之身得以安享天年,萧何虽宠禄有加,却犹如膏火自煎,所以宠禄不足赖。故选 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道古诗比较阅读题,要求考生比较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

 (1)首先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相同点 阮诗前四句咏邵平事。汉初人邵平在秦破后失侯,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厌倦官场,安于田园诗生活。诗人用的典故,意在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羡慕之情。最后的“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更是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平民生活的向往之情。

 陶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中间部分描写辞官归隐后自由快乐的田园生活,抒发了诗人的回归田园后的欣喜之情。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综上分析,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或对平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首先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不同点 阮诗,“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句,是说多财之患犹如膏火自煎,意指盛极当思,不应为钱财所累。“膏火”句是“多财”句的比喻,犹言多财的患害犹如膏火的自煎。这是咏萧何。“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诗人希望以平民之身安享天年,表达出对官宦生涯的忧惧。

 陶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意为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诗人不愿受官场束缚。“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平常景物给生活带来无穷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归隐后喜悦之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写自己在虚静的居所里悠闲地生活,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的闲适之情。

 ( 三 )

 名篇名句默写 ( 本题共 1 1 小题,6 6 分)

 )

 17 .(2021· 山东青岛市· 高三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答案】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依据题干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可知应填写“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注意重点字“跬”“至”的写法。

 (2)依据题干中“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可知应填写“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注意重点字“僮”的写法。

 (3)依据题干中“用夸张手法极写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可知应填写“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注意重点字“暮”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 (0 20 分)

 )

 (2020·山东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的一片绿,使我想起了年少时在台湾念书的岁月。那时我住在台北和平东路一个大杂院里,院子里盖了几栋简陋的平房,住了好几家人。武侠小说家古龙小时候也住在那里,他不爱念书,只想写小说,大家叫他“熊家的儿子”。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放狗的放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水沟边种了几株美人蕉,有红有黄,叶子呈卵状椭圆形。尽管品种普通,在晨曦夕照中,也曾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街道旁,水洼里,常常看见一堆堆大片大片的绿叶,形状跟荷叶相像,可是从来也没见过开放的荷花。问大人,才知道那是芋艿的叶子。别看芋头的叶子平平无奇,原来此叶有个特色,每当下雨的时候,降落的雨点洒在叶面,会凝成粒粒水珠,来回滚动,恰似钻石,雨后太阳一照,更显得璀璨夺目。记得有一次将这个景色写成一篇作文《雨后》,竟然获得班主任——陈文彬老师大大赞赏,自此激发了对文字的喜爱,也因而在日后走上了文学与翻译的道路。

 (摘编自金圣华《绿叶》,《光明日报》2020 年 04 月 10 日 15 版)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的人到了该地定居。

 19.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简要赏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也可以改写成:“长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

 18.C

  19.画线句将下雨时凝聚在叶面上的水珠比作钻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叶之上水珠的晶莹闪耀、璀璨夺目,更加映衬出叶子的可爱迷人,表达了作者对此叶、此景的喜爱之情。

 20.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不起眼”上,强调不引人注目,不被人重视;原句的重点落在“不知道是谁种下”上,强调花草顽强的生命力,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蓬勃生长。②语体风格不同:改句运用长句,比较普通;原句运用短句,和整个文段的风格更和谐。

 【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的用法是解释说明。

 A.破折号的作用是总结上文; B.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转折; C.破折号的用法都是解释说明; D.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插入语。

 故选 C。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题时,题干中未明确点明表达技巧的,在作答时要点明技巧,题干中已经明确表达技巧的,可以在作答时不单独提技巧。作答时格式应为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句中的运用+效果。划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下雨时凝聚在叶面上的水珠”,喻体是“钻石”,“钻石”的特点是在阳光下闪亮耀眼,所以作者用这个比喻就写出了在阳光下的水珠的晶莹闪耀、璀璨夺目,而这样的晶莹闪耀、璀璨夺目是为了映衬叶子的迷人可爱,从而表达自己此叶、此景的喜爱之情。

 20.本题考查对语言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解答此题时,先找到两个句子的不同点,然后在进行比较,挖掘其表达效果。长句指那些用词多,结构复杂的句子。作用: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精确的思想,有精确、严密、细致、庄重的修辞效果。短句指那些用词少,结构简单的句子。作用: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简洁生动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现作者激越的情绪或果断肯定的语气。所以常用来记述紧急情况,渲染紧张的气氛,表达热烈的情感。

 对比这两句:

 第一处不同“长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重点落在了“不起眼”,强调不引人注目,不被人重视;原文“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更加强调“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更能体现作者强调的是花草顽强的生命力,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蓬勃生长;

  第二处不同:“长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是长句,而原文中“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是短句。因此原文使用短句,简洁生动地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表达种花顽强生命了的赞扬,改为长句之后节奏舒缓了,和前文的语言风格也有所差异,故选用短句更好。

 21 .(2021· 山东高三期末)

 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 1 )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2 2 )请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案】内容:一位家长撑开双臂成伞形,为孩子挡住各种挫折;孩子站在伞下轻松成长。

 寓意:批判社会上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现象,呼吁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挫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漫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张开双臂、成为伞形、为孩子挡住各种挫折的家长;下面是面带微笑,轻松生长的孩子。家长撑起的伞寓意家长为孩子撑起的“保护伞”,而“保护伞”挡住了所有的“挫折”则寓意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实际上过度保护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所以这幅漫画具有讽刺意味,批判了社会上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现象,呼吁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挫折。

 22 .(2021· 山东泰安市· 高三期末)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商业的本质是共赢, ① 好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寻求盈利目标和用户感受的平衡、兼容的实现。

 ② 倘若只有商业利益没有用户权益, ③ 无异竭泽而渔。

 ④ 对于广告而言, ⑤ 无论是宣传商品还是推荐服务, ⑥ 抑或是传递资讯, ⑦ 想把流量兑换为财富, ⑧ 不仅要合乎法律, ⑨ 更要契合普遍共识、守公序良俗。

 ① 把内置广告做成人人闹心的 “ 牛皮癣 ” ,显然不是上策。

 】

 【答案】(1)语句:①修改为:好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寻求盈利目标和用户感受的平衡、兼容(或删除“的实现”)

 (2)语句:③修改为:无异于竭泽而渔 (3)语句:⑦修改为:想把流量转化为财富(或将“兑换’改为“转化”)

 (4)语句⑨修改为:更要守公序良俗、契合普遍共识(或颠倒“契合普遍共识,守公序良俗”的语序)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成分赘余,删除“的实现”;或修改为:好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寻求盈利目标和用户感受的平衡、兼容; ③成分残缺,修改为:无异于竭泽而渔; ⑦搭配不当,修改为:想把流量转化为财富;或将“兑换’改为“转化”; ⑨语序不当,程度应该由浅道深,修改为:更要守公序良俗、契合普遍共识。

 四、写作 (0 60 分)

 )

 23 .(2021· 济南市·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药铺对联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鲁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不只有生活的苟且,还要有诗与远方。——高晓松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例文:

 俗世生活与济世情怀 日升日落之间,人来人往之处,平平凡凡的俗世生活正熙熙攘攘地进行着。做买卖的要喧嚣,唱戏的渴望出名,读书的盼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但是有人偏偏在俗世生活中活出了济世情怀,所谓大隐隐于市,也不过如此吧。

 诸如药铺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好一个“但愿世间人无病”!几乎可以与老杜“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同日而语了。卖药卖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真可谓是医者仁心啊。又如学校的对联:“春秋有情,上善若水;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推荐访问:年高 地市 山东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幼儿园中班六一活动方案

温暖的阳光,诱人的花香,激动的脸庞,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小朋友和老师的热烈期盼中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2某市医疗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医保助力共同富裕的奋进之年。2022年全市医疗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3区委书记在市委招商专题汇报会上讲话提纲

今年来,XX区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号召,立足当前经济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充分挖掘中心城区区位优势...

4在局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3月24日我区基层正风反腐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开展我局...

5农村“五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XXX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打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场硬仗,践行为民宗旨、厚...

6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讲话

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XX砥砺前行、克难攻坚的五年,也是拼搏进取、满载荣光的五年。五年...

7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

8党课讲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何以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9研讨发言: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

10在全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经验交流发言

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在省药监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XXX“四个最严”为指导,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