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24-05

当前位置: 一佳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安龙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 浏览量:

 安龙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2016-2020 年)

 安龙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一六年六月

  目

  录

 前

 言 ......................................... 0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 1 第二节

 “十二五”脱贫攻坚的经验 ............... 4 第三节

 “十三五”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 ........... 8 第四节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有利条件 ........... 9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2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3 第三节

 目标任务 .............................. 14 第三章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 .................. 18 第一节 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 18 第二节

 乡村旅游扶贫 .......................... 23 第三节

 发展农村流通业脱贫 .................... 24 第四节

 实施电商扶贫工程 ...................... 25 第五节

 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 26 第四章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 .................. 27 第一节 科学制定搬迁方案 ....................... 27 第二节 积极稳妥实施搬迁安置 ................... 28

 第三节

 创新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机制 .............. 30 第四节

 迁出地土地管理 ........................ 30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脱贫一批 .................. 30 第一节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31 第二节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32 第三节、加快农村电力设施建设 .................. 32 第四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33 第五节

 优先实施贫困家庭危房改造 .............. 34 第六节

 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 .......... 35 第六章

 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 36 第一节 加强教育脱贫 ........................... 36 第二节

 健全医疗脱贫保障体系 .................. 38 第三节

 就业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41 第七章

 兜底保障脱贫一批 ...................... 42 第一节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 42 第二节

  健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保护体系 43 第三节

 加强社会保障救助制度衔接,形成兜底扶贫合力 .............................................. 44 第八章

 生态建设脱贫一批 ...................... 45 第一节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 45 第二节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 46 第三节

 支持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 ............ 47

 第九章 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 ................... 47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 ......................... 48 第二节

 扶贫机制创新 ......................... 50 第三节

 区域协作机制创新 ..................... 53 第四节 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 54 第十章

 保障措施 .............................. 55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 55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 57 第三节

 完善基层组织 .......................... 60 第四节

 强化组织实施 .......................... 61

 前

 言

 安龙县是全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份之一,贫困人口量多面广,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和人口资源矛盾突出等问题。脱贫攻坚是安龙“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新阶段新时期农村各类矛盾集中体现,新形势、新常态下扶贫开发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扶贫开发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 号)、《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黔党办发〔2014〕23 号)、《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精神,特制定《安龙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主要阐明我县的战略意图、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有利于明确新时期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抓手,统筹政府、社会、市场资源,破解制约贫困人口发展的瓶颈,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确保在既定的时间节点实现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规划期 2016-2020 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星火计划·科技扶贫示范区重点工作为主抓手,以“抓安龙,促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为动力,探索新的扶贫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突出问题,贫困村整村推进和扶贫到户同步推进,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加快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步伐。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十二五”期间我县争取各类扶贫资金 2.81 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8.43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8.39%,实现各贫困乡镇和以县为单位的省级“摘帽”;投入 0.9 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1281 户 5410 人。

 二、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10 年的 3328 元增长到 2015 年的6713 元,年均增长 15.13%;99 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10年的 2870 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6075 元,年均增长 16.5%。

  三、扶贫产业稳步推进

 建成以薏仁米、中药材、出口蔬菜、食用菌、花卉、烤烟等为主的山地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成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90个,万羽以上林下绿壳蛋鸡养殖场 2 个。共培育省州重点龙头企业 1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52 家。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 24.67亿元,年均增长 12.38%。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全面加快路网建设,完成投资 4.60 亿元,建成木城至龙蛇等2条县乡道沥青路改造,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67条共534.70公里,启动 105 条 307.80 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 2243.90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45.20 公里、农村公路2006.47 公里,实现 100%乡镇通油路。安龙县农村通村通组路网全覆盖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坡脚乡、平乐乡、普坪镇、海子乡、兴隆镇、龙山镇、新安镇、笃山乡、钱相乡、洒雨镇、戈塘镇、万峰湖镇、新安镇)等乡镇的通村通组道路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病险水库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抗旱应急水源、机井及配套工程、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投资 13.50 亿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 21.58 万人,建成渠系配套 124 处,新建渠道243.7 公里,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 10.5 万亩,新增烟水工程灌溉面积 8.32 万亩。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内容主要是以水源划分为五个片区,即万峰湖水库水厂片区;科花水

 库水厂片区;二龙口水厂片区;美女山水库水厂片区;乌寨水库水厂片区等片区的安全饮水建设。

 五、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80.1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 86.7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 89.50%,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并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新(改、扩)建初级中学 16 所,新(改、扩)建完小 44 所,建成寄宿制完小 23 所;建设教师周转宿舍项目15 个(350 套);完成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县人民医院创建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达到 300 张。改(扩)建 8 个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业务用房和新(改、扩)建 103 个村级卫生室业务用房,县人民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同时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38.86 万人、21.89 万人;形成了教育扶贫、城乡居民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等保障体系,建成了“四位一体”的遏制返贫“安全网”。

 六、生态环境逐年好转 自 2012 年安龙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以来,2012-2015 年,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总投资9002.7 万元,将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以及不具备

 生存条件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农村人口540户2470人搬迁出来,移民的退出使得原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修护和保护、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 50.2%。

 第二节

 “十二五”脱贫攻坚的经验

  一、加强扶贫攻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全面部署实施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制定切合安龙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了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并依据扶贫标准积极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县、乡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面落实定点帮扶、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和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建立扶贫开发工作业绩评价和奖惩激励制度,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深入推进参与式扶贫,引导贫困群众发挥主体能动性,推动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强区域协作和部门协同配合,把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信息扶贫和防灾减灾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二、精准落实扶贫措施 各部门、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资金项目整合,加大对深山区和石漠化严重地区一线的支持

 力度,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发改局、财政局、移民局、金融行业在项目资金谋划和争取上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五年来,发改局争取到国家扶持以工代赈资金 2500 余万元,实行片区综合开发,推动边远山区道路改造、农田水利建设;财政局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硬化通组路、串户路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864 公里。

 三、稳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按照“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帮扶措施落到位,把党的政策送到家”的工作要求,围绕“六个精准”,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全面实施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扶贫资源精确瞄准贫困群众。全面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确保扶贫成效精准瞄准贫困地区。

  四、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制定出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奖励政策,突出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养殖等八大产业,重点培育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通过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互助资金、建示范基地、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种养业等措施,推动土地、林地

 流转,实行规模经营,积极探索扶持到户资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增强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

 五、着力构建社会大扶贫格局

  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依托宁波市对我县“一对一”对口帮扶、省领导集团帮扶、省直部门党建扶贫、驻村帮扶 、国有大中型企企业帮扶,着力构建我县社会大扶贫体系;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县领导扶贫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帮扶到村制度,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参与扶贫、进行村企双向互动扶贫,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州直帮扶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营造了“大扶贫”的氛围。

 六、推进金融扶贫创新合作 推动落实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举措,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中的积极作用。坚持“政府主导、扶贫贴息、银行助力、精准扶贫”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实施“特惠贷”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金额 5 万元及以下、期限 3 年以内“无担保、无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低成本贷款。金融机构按央行基准利率放贷,中央及省级财政拨付扶贫资金贴息,县级财政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

  第三节

 “十三五”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

 安龙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成效突出,但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产业化扶贫机制、扶贫资金管理、新增贫困人口的政策覆盖、行业和社会扶贫的协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障碍,下一步脱贫攻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石漠化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脱贫与返贫交织发生。2015 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为 9.5%,其中有 3679 户特别贫困人口生活环境恶劣、生产技能素质低、病残支出大、劳动力匮乏,脱贫难度相当大。

 二、发展差距大、脱贫任务艰巨

  2015 年底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6731 元,同期全州和全省分别为 7300 元和 7387 元,分别比全省、全国低 569 元和 656元。受自然、区位、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边远高山村、组。这些地方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地理条件差,人均耕地少,基础设施落后,脱贫难度大、成本高,因灾、因病、因残、因子女上学、因缺失劳力、因市场波动等因素极易返贫。我县贫困人口呈现常态性、交叉性、反复性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侵削了扶贫

 开发成果,加大了扶贫开发攻坚难度。扶贫开发中的易地搬迁项目因受土地、山场、水源、经营能力和二、三产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搬迁后“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战,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斗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

 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四、社会兜底不健全,返贫现象突出

  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 40%以上,“因学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自然灾害、经营失败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的“失能”群体,脱贫难度很大。2015年初我县进行了一次摸底排查,特殊困难户仍有3679户8149人。

 五、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 GDP 总量相对偏低,在全省位居中下游水平,2015 年全县人均 GDP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一产比重仍然过大,农业发展质量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城镇化发展难度依然不小。工业比重仍然偏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较小,支撑性大板块、大产业、大企业尚未形成。

 第四节

 “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有利条件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后发赶超、与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也是

 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推进扶贫开发重要的机遇期。

  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给脱贫攻坚带来机遇

 “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对《左右江革命老区(贵州片区)振兴规划(2015-2025)》和《西江上游经济区贵州黔西南州区域经济与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安龙县将逐步走出国家宏观层面的边缘地位。国家加大对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的扶贫支持力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的振兴开发力度,将安龙县整体纳入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示范区,为全县发展带来了多重叠加的政策效应。安龙县区位优势明显,能矿资源组合良好,承载外部区域的产业转移具竞争优势,为全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我县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改革和创新向纵深推进将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推进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我县将改革和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成促进改革和创新的体制构架、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政府服务效率提高和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优化,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使资本、土地、劳动力、资源、货币、技术等要素加快涌入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经济迸发新活力、培育更多新增长点;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持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国务院扶贫办“互联网+”精准扶贫“备份中心”

 落户贵州等,均有利于助推我县山地高效农业提质增效,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我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安龙县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发展空间和腹地广阔,境内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良好,产业体系有较好基础,将给安龙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来机遇,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精准脱贫。

 三、县委县政府“大扶贫和大数据”战略行动提升脱贫攻坚效率 县委、县政府已明确“十三五”时期重点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表明全县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决心。一方面,大扶贫战略行动有利于强化全力扶贫、全面扶贫大格局,集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为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做好战略准备。县委、县政府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推进脱贫攻坚改革的文件,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加强对全省脱贫攻坚的领导和协调,为新时期脱贫攻坚提供政治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大数据战略行动作为贵州“十三五”时期抢先机的突围战,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战略引擎作用发挥。我县已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12 项专项行动计划,培育一批“互联网+”精准扶贫产业新业态,提高扶贫开发效率,优化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推进精准扶贫模式

 创新,充分引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广大民生。

 四、安龙干部群众脱贫攻坚思路逐渐清晰 多年的实践探索,安龙扶贫开发工作涌现出了很多成功案例,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体制机制障碍逐步破除,新阶段扶贫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模式更加多样、经验更加丰富,为今后扶贫开发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我县扶贫开发示范带动影响不断增强,与外界沟通更为频繁,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对贫困群众的触动日益加深,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自强自立精神和脱贫愿望日益强烈。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州脱贫攻坚战大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理念,推行以“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为主要内容的脱贫攻坚共享流程工作法,大力实施“35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两年巩固提升”的原则,突出“五个走在前”,做好“有土”

 和“离土”两篇文章,以产业培育为前提、就业培训为基础、社会事业为依托、基础设施为保障,举全县之力,施非常之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富和堡垒作用。强化党委政府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推动行业部门履行扶贫开发职责,强化协同协作,全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使脱贫更加有效、更可持续。

 --坚持统筹协调、相互促进。注重把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打好“组合拳”,把脱贫攻坚放到园区建设、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生态县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等重大举措中去谋划、去推动,增强贫困乡镇和贫困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因人因地施策,探索多渠道、

 多元化精准扶贫新路径,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子。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推动扶贫资源使用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使用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开发式扶贫,注重扶贫先扶智。在用好国家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搞“大包大揽”,破除“等靠要”思想。

 --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鼓励扶贫济困,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各行各业齐抓共管的氛围,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第三节

 目标任务

 一、减贫摘帽目标有序推进

  到 2018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

 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全县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部实现国家标准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前两年实现现行标准下 99 个贫困村 4.1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突破 8000 元。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2016年计划出列 33 个村贫困村、1.7 万贫困人口,2017 年计划出列50 个贫困村、1.5 万贫困人口,2018 年计划出列 16 个贫困村、0.834 万贫困人口)。

 到 2020 年,建成全省扶贫开发示范县,实现脱贫销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80%以上,脱贫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 60%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4%以内。贫困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稳定实现“三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冬季取暖和保障义务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000 元以上。

  贫困人口通过有效扶持,有 1-2 项增收产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掌握 1-2 门实用技术,家庭人口全部参加合作医疗,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无因贫辍学学生。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贫困村达到“五通八有”目标(五通:通路、通水、通信息、通广播电视、通客车,八有:有增收致富产业、经济合作组织、综合服务网点、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标准化卫生室、集体经济收

 入、团结干事的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

 贫困镇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部考核销号即可退出。实行脱贫销号巩固提高和激励机制,对完成脱贫销号的贫困村,自被认定的下一年度开始至 2020 年,继续落实有关扶持政策。

 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

  “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2%以上。

 三、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

  到 2020 年,加强以交通、水利、信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为引领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县公路里程达到 2243.9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44.2 公里;实现所有镇(街道)、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现代水利体系取得新突破,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 3.62 亿立方米,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能致富”。贫困县农村电网改造计划完成率达 100%,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户比重达 100%;行政村通宽带。

 四、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新跨越

  到 202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60%以上,力争 25 度以上坡耕地和 15 度至 25 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85%,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

 9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州规定目标以内。贫困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普及。

 五、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村村有特色主导产品、乡乡有产业扶贫基地、县县有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和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高中、中职教育“两助三免(补)”和普通高校学生“两助一免(补)”政策全覆盖,到2020 年,贫困县九年义务教务巩固率达 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0%,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例达 1:1;学龄前儿童入学率 100%以上,全面解决因学致贫问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达 100%,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平均水平达到 100%,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因病致贫问题。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 50%以上,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90%,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贫困人口 1.1266 万全部兜底保障。

 第三章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 第一节 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

 以食用菌、薏仁米、精品果业、中药材、花卉、优质稻、生态畜牧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和烤烟、荷花等特色产业。抓销售促生产,抓基地促加工,打造一区十园一中心(黔西南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优质蔬菜示范园、食用菌种植示范园、花卉苗木示范园、高产水稻种植示范园、现代烟草示范园、畜牧生态养殖园、生态茶叶示范园、特色药材示范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薏仁米高效农业示范园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扶贫产业园。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确保每个贫困户有 1-2 个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

 (一)大力扶持贫困户种草养畜。发展安龙“黄牛”品牌,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路子,按照贫困户户均 3-5 头,实现贫困村养殖扶持全覆盖。对自筹资金困难户,户均配套 2-3 万元养殖业贷款;对无养殖条件和能力的特殊贫困户,采取依托企业、合作社托管养殖模式,户均托管 2-3 头母牛。棚圈建设上,按照政府补一点、农户筹一点的方式,根据养殖规模,户均扶持建设 50-200 平方米的养殖棚圈,对有养殖条件且积极性高的村,可扶持规划建设养殖园区。落实种草补贴政策,建设以玉米秸秆饲料加工、禾草为补充的草业发展体系,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饲草的,免费提供牧草籽种,力争户均达到 5

 亩以上。引导农户进行玉米秸秆青贮、黄贮调制。实行市场化运作,订单收购、配送,提高饲草转化率。加大补贴发放割草机、铡草机、粉碎机。坚持科学饲养,建设畜牧科技服务中心,加强防疫监测,强化管理。到 2020 年,实现规模化养殖场(家庭牧场)300 个,年存栏 20 万头,年出栏 30 万头。实现生猪存栏 24万头,牛存栏 15 万头、羊存栏 5 万头,禽存栏 200 万羽。出栏生猪 30 万头,牛 6 万头,羊 5 万头,禽 300 万羽,水产品产量2 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60%以上。

 (二)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优质稻、蔬菜(食用菌)、烤烟、精品果业。一是发展优质稻面积稳定在 9 万亩以上,使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 20 万吨左右,着力打造以“满囗香”为主的品牌创建,实施高产创建,突出产品质量、加工和市场营销,以坝区为依托,打造“山水田园”风光和美丽乡村相融合。二是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中国夏菇生产第一大县,重点解决生产、研发、加工、互联网十,从“观、品,购、体、养、乐”来进行设计,满足食用菌发展的需要。三是依托平桥、美女山水招堤湿地和普坪、钱相、龙山独特的缓坡土山地形,重点发展精品果业。走“品、住、摄、乐、体、垂、娱、”。四是以招堤为核心和基础,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重点引进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的品种种植,形成早晚有荷香、四季可观荷艳。同时加强对荷花产品的开发,形成“观、商”同步发展,并向水源好的村寨扩展。

 (三)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铁皮石斛、白 芨、银杏及中药材产业。围绕安龙独特的气候资源条件,以坡脚石斛谷为依托,打造中国野生石斛养生第一大县,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在合适地理条件下种植石斛,力争户均种植 3-5 亩。引进公司和企业,集中流转土地,重点打造集中连片高标准、绿色、野生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引进等技术,集中区域组建合作社开展统防统治,配备烘干设备,提高品质。中药材产业上,对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给予补贴。依托云药集团加工企业,组建中药材产业协会,建立“以企业拉动、以基地反推”的发展机制,扶持建设育苗基地,推广“投苗收药”模式,开展订单式种植、收购,进行切片、包装,实现种植-加工-营销的稳定链接。力争铁皮石斛、白芨、银杏种植面积 5000 亩以上。

 (四)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薏仁米产业。以普坪、洒雨、海子等镇为主发展薏仁米产业,对贫困户种植薏仁米,给予种子和化肥等补贴,户均种植达到 5 亩以上。到 2020 年建成核心示范基地 4 万亩,生产基地 25 万亩,依托贵州慧珠薏仁米加工企业平台,争取进入高端市场,使安龙县薏仁米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州 50%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25%。实现生产基地初级产品品质 3 亿元以上,总产值 30 亿元。打响安龙薏仁米品牌,将安龙打造成为中国薏仁出口第一大县。针对贫困村实际,积极出台差异化扶持政策,重点解决育苗、水利配套、科技服务、统防统

 治等制约环节的问题,实现一业一策,助推贫困户增收。

 (五)大力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业招商,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原则上每个贫困村至少有 1 家合作社。每年进行一次评星定级,对带动贫困户脱贫明显的企业和合作社,给予贴息贷款、政策扶持奖励,扶持做大做强。同时,做好绿色基地认证,打响薏仁米、黄牛肉等品牌,做好农产品销售服务工作。依托安龙县小微企业创业园优势,开展农产品精品包装,认证安龙薏仁米基地和地理标识,争取优势特色产业打入高端市场,提高附加值,增加贫困户收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格局。

 (六)推进扶贫产业集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地方品种,结合现有的产业基地,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格局。落实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计划,建成“十大扶贫产业+地方特色品种”的脱贫产业体系。形成集生产、经营、观光、科普、体验、运动、餐饮、购物等农旅一体化园区业态。力争每镇培育2-3 个主导产业。到 2018 年,种养业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1.8 万人,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3 万人。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扩大标准化种植、养殖规模。积极参与制定重点农产品品质认定的省级标准。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机制,在“多彩贵州·绿色农业”

 的总品牌下,力争塑造“美丽万峰林·绿色农业”的区域性品牌,建立一批“三品一标”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加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等申报力度,扶持一批产品竞争性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知名品牌。健全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并逐步向村级延伸。基本健全形成“从种子到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实现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环节全链条监管。到 2020 年,实现县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覆盖。

 (八)积极发展农村特色商品加工业。依托我县优势资源,建设加工原辅材料基地,推进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扶持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发展,培育地方特产、民族特需品、民族文化商品、乡村旅游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我县特色香肠、腊肉、香包、竹工艺品等家庭作坊、分包到户加工,扶持贫困乡村发展小微企业或工商户,以“大众创业”促进“万户增收”。2018 年,加工业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0.3万人,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0.33 万人。

 第二节

 乡村旅游扶贫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着力推进、3A 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大型观光农林业等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按照我县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农村古村古镇旅游资源,按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传统农家乐、休闲农庄、景区依托、民俗风情、品牌餐饮、乡村酒店、古村聚落等不同模式,使农民不仅可以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而且用好用足生产资源和相关资源,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成为企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旅游资源入股、投工投劳等运作模式带动创收扶贫。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能人带农户(贫困户),能人吸纳或租赁贫困户山林、果园、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料、资源合作参股,共同建设等形式。由政府规划,企业或能人牵头,市场化运作。引导、鼓励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能人进行开发建设,根据需要吸纳或租赁贫困户的部分果园、鱼塘、山林、土地等生产资源作价参股,经营业主返聘贫困户家中劳动力在经济实体中从事管理和生产,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的

 渠道。

 二、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积极推进休闲农业、休闲体育、乡村旅游、湿地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业态整合发展,注重重点景区的辐射和带动,鼓励民营资本等各类主体投资乡村旅游业,建设一批带动贫困户增收旅游产品。加大旅游扶贫到户力度,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农家小院,开辟贫困户增收新渠道。引导农家乐提档升级,建设一批集居住、观光、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镇。加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到 2015 年,重点扶持 3 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 2020 年,重点扶持香车河、打凼等 12 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力争新建 20 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和 20 家以上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业收入达到 3 亿元,旅游业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0.22 万人,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0.24 万人。

  第三节

 发展农村流通业脱贫

  在我县建设一批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集散地。继续推进贫困镇、社区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等建设,建设完善村级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加快农

 村客运站点、邮政点综合服务站功能整合,引导物流业向农村延伸,逐步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切实提高交通物流服务“三农”能力。建设农产品产业集群的快递配送平台,着力培育供应链物流、电商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应急物流等专业化和综合性物流,扶持贫困户参与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业发展脱贫。2018 年,建成 5 个农村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4 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建改造 2 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80 个村级连锁超市(店);到 2018 年,流通业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0.2 万人,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0.23 万人。

 第四节

 实施电商扶贫工程

 探索电子商务助推扶贫开发的途径和方法。克服交通区位瓶颈制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把我县绿色、天然、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城市,减少中间环节,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以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争取国家示范项目资金支持,在贫困村设立电商扶贫实验基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农村多功能服务站和网点建设,完善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

 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认证一批网货供应定点企业,为网店提供充足丰富的货源。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加大力度支持“淘宝网·贵州·安龙馆建设”,加强与淘宝、京东、阿里巴巴、贵农网、邮乐购、那家网等优势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力争到 2018年,建设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 9 个,每个乡镇培育 1 家带动力强的农产品销售示范网店;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覆盖率达到 80%。确保我县每镇(街道)有 1 名电子商务指导员、每村 1 名电子商务调解员。通过电商扶贫,人均增收 1000 元,脱贫 0.21 万人。

 第五节

 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建立国家统筹、地方配套、银行支持、用户出资等多种资金筹措机制,统筹电站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扶贫,利用现有或新建农业大棚等农业设施建设光伏电站,使贫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为 1000 户贫困户安

 装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积极向上争取光伏指标补贴,给予开发企业建设指标支持,通过“光伏扶贫工程”,探索建立指标收益利益分配机制,带动脱贫解困的新路子。项目总投资 3861 万元带动 0.575 万贫困人口脱贫。

 第四章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 第一节 科学制定搬迁方案

 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资源整合、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以及对市场的宏观引导和培育作用,提高生态移民效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先将有条件、积极性高的村庄和农户搬迁出来,不搞硬性要求强搬、强迁。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要切实做到“四坚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先易后难、有序推进)、“五为主”(搬迁对象以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贫困农户为主,迁出地点以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地方为主,搬迁区域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为主,安置地以县城及县城规划区、产业园区、重点小城镇为主,实施方式以发挥基层党委、政府积极性、农民自力更生为主)、“四结合”(要与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与发展旅游等特色小城镇相结合,与“5 个 100 工程”、

 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保障房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向县及县以下延伸相结合)。紧紧围绕“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原则,有序将深山区、石山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贫困农户搬出来,以利于实施迁出地土地复垦、移民承包地农业开发和生态修复,避免“搬富不搬穷”。

 要以利于政府统筹分配资源和整合项目为落脚点,提倡和坚持打破镇(街道)之间的行政区划,着眼于打造城市综合体、打造示范园区,把移民相对集中到中心城镇、产业园区、风景区,使资金流、人流、商流、物流聚集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多业态新产业,打造移民新城,实现移民增收与城镇化共同发展。

 第二节 积极稳妥实施搬迁安置

 立足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总结“十二五”时期移民搬迁经验,科学制定《安龙县“十三五”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对居住在不适宜居住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5863 户22438 人,结合土地整治、流域治理、城镇化、土地流转、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采取集中或分散安置办法,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屯进行避灾移民;对处在森林、湿地等生态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的进行生态移民;对边境地区进行中心村屯集中移民。统筹整合移民政策资源,通过政策

 补助、银行贷款、群众自筹、社会帮扶等渠道筹集迁建资金。相关部门负责对接国家有关规划,合理安排迁建地点、资金、进度等。落实县镇(街道)两级政府主体责任,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完善迁入地移民安置区人饮工程、输配电网建设、道路、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池、绿化亮化、集贸市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移民区幼儿园、学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移民参与安置点社会事业发展,精准打造“从哪里搬出+搬到哪里去+在哪里就业”的搬迁链条。

 第三节

 创新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机制

 一是紧紧围绕“建房、搬迁、就业、配套、保障和退出”等六个关键环节安置原则。以县级为主,统筹整合各部门资源纳入安置点建设(将安置点各个专项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纳入各相关部门“十三五”专项规划进行对口申报,整合资金合力打造)。二是结合省人民政府集中力量打造 50 个乡村旅游型、30 个城镇商贸型、20 个园区服务型精品示范工程的“532 计划”要求,围绕三型打造省级、州级、县级示范点。乡村旅游型,重点依托游客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移民安置点,亦可在县(镇、街道)政府所在地城郊,选择山水风光好、交通方便的

 地方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农家乡村休闲度假游移民安置点;城镇商贸型,重点依托 100 个示范小城镇和县城商贸区规划移民安置点;园区服务型,重点依托 100 个产业园区和 100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移民安置点。三是结合中央和省贫困人口 2 万元,非贫困人口人均 1.2 万元的生态移民住房补助标准进行。

 第四节

 迁出地土地管理

 认真编制迁出地的土地整理和发展规划,推进搬出地集体设施占地复垦;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筹措移民搬迁资金。整合搬迁村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扶持移民对原有承包地进行生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或进行土地流转,宜农则农、宜林则林,优化我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守住生态底线。支持贫困群众参与迁出地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通过生态管护增加其收入。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脱贫一批

 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扶贫攻坚的骨干作用,围绕解决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采取特惠政策措施,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脱贫攻坚的基础支撑。

 第一节

 加快...

推荐访问:安龙县 脱贫 攻坚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幼儿园中班六一活动方案

温暖的阳光,诱人的花香,激动的脸庞,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小朋友和老师的热烈期盼中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2某市医疗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医保助力共同富裕的奋进之年。2022年全市医疗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3区委书记在市委招商专题汇报会上讲话提纲

今年来,XX区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号召,立足当前经济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充分挖掘中心城区区位优势...

4在局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3月24日我区基层正风反腐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开展我局...

5农村“五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XXX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打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场硬仗,践行为民宗旨、厚...

6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讲话

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XX砥砺前行、克难攻坚的五年,也是拼搏进取、满载荣光的五年。五年...

7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

8党课讲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何以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9研讨发言: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

10在全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经验交流发言

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在省药监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XXX“四个最严”为指导,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