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4-05

当前位置: 一佳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中小学复课开学指导手册

| 浏览量:

  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中小学复课开学指导手册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在动物和人体中发现的一个大型病毒家族。除此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外,已知会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 6 种:其中 4 种较为常见,但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是我们熟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可分别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较严重疾病。

 此次在我国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初步将其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并于 2 月 11 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与 SARS 冠状病毒虽同属冠状病毒家族,但基因进化分析显示,它们不是同一种病毒。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 分钟、乙醚、75%的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有哪些?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

 子狸、蝙蝠、竹鼠、獾等都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三、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四、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五、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 1—14 天,多为 3—7 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七、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

 毒,需要医生根据发病前的活动情况、是否接触过可疑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来综合判断。因此,一旦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请做好自身防护并及时就医。

 八、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 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的人员,具体接触情形如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房屋中生活;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九、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密切接触者应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 14 天。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第二部分 师生防护知识

 一、上学前准备 (一)本地学生

 1.居家监测报告体温 (1)至少开学前 14 天起,每日监测并报告体温。

 (2)开学前 14 天内,尽量居家减少外出,减少与外人接触。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可疑症状,立即就医并向社区和学校报备,顺延返校日期。待症状消除后,持医院有关证明,方可返校。

 2.上下学路上注意事项 (1)学生每日上学离家出发前自测体温,体温正常者方可出门。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不得到校,要及时就医,并向社区和学校报告。

 (2)学生每日上下学,建议步行或骑行,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必须乘坐交通工具或私家车,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乘私家车时:要适当增加开窗通风次数;如果多人乘坐私家车,建议全程佩戴口罩;私家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 75%的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一次。

 ②乘坐公交、地铁、网约车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纸巾、一次性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等物品;途中尽量减少用手触摸座位、扶手、车门、扶杆等公共物品,触摸后可使用手消毒液或一次性消毒湿巾清洁手部;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条件时至少 1 米),应尽量开窗通风;注意咳嗽和喷嚏礼仪。

 (3)学生进校前,应主动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进校;体温异常者经学校登记备案后劝返离校,由家人陪同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向社区和学校报告病情诊治情况。

 (4)学生每日应尽量维持“家—学校”两点一线的轨迹,如果去过

 其他场所,记录好行程,以便配合可能发生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5)学生放学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并立即洗手消毒,把外套放到通风处。

 (6)学生每日居家期间,要注意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外出,减少与家庭成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接触。

 (二)外地学生 1.居家监测报告体温 (1)至少开学前 14 天起,每日监测并报告体温。

 (2)开学前 14 天内,尽量居家减少外出,减少与外人接触。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可疑症状,立即就医,并向社区和学校报告,顺延返校日期。待症状消除后,持医院有关证明,方可返校。

 2.返校在途注意事项 (1)出行前,随身携带口罩、纸巾及一次性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矿泉水或带盖的水杯等物品,离家出发前自测体温,体温正常者方可启程动身;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暂缓返程,并及时就医,向社区和学校报告。

 (2)由家前往火车站、机场时尽量乘坐私家车,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佩戴口罩,隔位而坐,与同车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可用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把手和车座。尽量不要去触摸车内公共物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接触口鼻眼。

 (3)尽量减少在车站停留时间。在机场、火车站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排队等候时,尽量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近距离交谈和接触。

 (4)乘坐飞机、火车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一旦口罩变湿、脏污和变形,需及时更换。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如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要及时报告乘务人员。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可用消毒用品(如消毒湿巾)对接触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经洗手液或肥皂打湿后,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

 (5)上车后或在机舱内尽量不要走动。如果是短途,尽量不要进食,以免摘除口罩。如果需要进食和用餐,请注意饮食卫生和手卫生。

 (6)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我感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如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主动告知乘务员,寻求帮助,视病情及时就医。

 (7)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自觉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包括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等。

 (8)上厕所后,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并及时洗手。

 (9)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便于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10)人在湖北省的学生,请根据湖北省延长假期规定,暂不返校。

 二、在校期间 1.上课 (1)教室每日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室内外温差较大情况下要注意保暖。上课期间要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减少与他人物品交接次数。

 (2)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若出现可疑症状,要立刻向老师报告,学校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由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情况,住校生由学校指派专人陪同就医,不带病上课。

 (3)上课期间教师应佩戴口罩,教师发放纸质材料前应进行手消毒,避免学生互相传递。

 2.课间 (1)对教室进行通风,有专人维持课间秩序,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流动、交谈,监督学生继续佩戴好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

 (2)学生建议不乘坐电梯,教师尽量不乘坐电梯,乘坐时全程佩戴口罩,避免拥挤,站立时方向要相互错开,不面面相对,尽量保持距离,不要大声喧哗与交流,如乘坐时触摸过电梯部件(如按钮或扶手等),出电梯后尽快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3)安排专人维持卫生间秩序,保证学生保持 1 米以上距离排队依次如厕,便后及时洗手或用消毒纸巾擦手。

 3.用餐 (1)学生进入食堂时要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不得入内用餐。就餐时要尽量自带饭盒,排队取餐时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进餐前要洗手。

 (2)建议尽量带餐返回住处就餐,如在食堂就餐要单人单桌同向就坐,减少不必要的交谈。用餐前最后一刻摘下口罩,就餐时低头吃、不聊天,快速就餐,餐毕后戴口罩、净桌面,迅速离开。

 (3)付款时建议减少现金支付,可使用手机、消费卡等支付方式。

 4.住宿 (1)宿舍每日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室内外温差较大情况下要注意保暖。

 (2)回到寝室后脱衣换鞋,并置于门口(或通风处),将口罩丢弃或做好消毒措施,及时进行手消毒。丢弃的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 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每天应对地面、台面、座椅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对高频接触部位,例如门把手、水龙头开关、座椅扶手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消毒。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多喝水,饭前便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4)减少宿舍与宿舍之间的串门、聚会等交流活动,建议多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室友之间需要交流时必须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并坚持佩戴口罩。住校学生禁止带校外人员、非宿舍区人员到访。

 (5)积极配合宿管人员的体温监测,每天早中晚各自测体温一次,并上报体温。

 5.体育锻炼 鼓励教职工和学生在课间有序进行户外体育锻炼,鼓励户外跑步、广播操等运动形式,避免篮球、排球等间接接触运动形式。时刻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禁止室内体育锻炼。

 6.办公 (1)教师应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如果有可疑症状,不得进入教学区域。

 (2)保持办公环境整洁,每日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对办公室常接触到的设施如桌椅、电脑、电话,应做好消毒工作。注意

 多饮水,勤洗手,勿久坐。办公区域内,多人办公时应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办公尽量采用电子资料,减少传递纸质文件或资料。

 (3)教师上课前应留意班级学生是否存在缺勤、生病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

 (4)重视学生的学业进展和心理状态。对疫情防护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给予关爱,及时做好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7.开会 (1)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提倡以视频会议形式取代传统会议。

 (2)确需召开会议,则选择空间较大、座位充足、通风良好的会场,严格控制参会人数,压缩会议时间,提倡开短会。

 (3)参会人员应佩戴口罩参会,在会议室入口检测体温,会场人员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就坐,全程佩戴口罩,除主讲人外禁止交谈。主讲人若不唯一,则话筒个人专用,用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4)每天对会议场所和物品及时进行预防性消毒。

 8.外来人员到访管理 (1)原则上,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特别是教学区。

 (2)确有必要事由进入学校的,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实名登记、佩戴口罩等制度,“津门战疫”扫码成功且体温正常者方可进校,由学校工作人员直接领入特定区域,禁止进入与入校事由无关的区域,事由处理完毕后立即离校,禁止逗留。

 (3)无论任何事由,体温异常者禁止入校。

 (4)选择通风良好,人员稀少的区域进行交流,尽量缩短交谈时间,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全程佩戴口罩。

 9.车辆管理 (1)学校公车当日使用完毕后,避开人群,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并进行消毒。驾驶员工作期间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乘坐通勤车辆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口罩,校车必须备有额温枪、体温计、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剂、呕吐包和医疗废物专用袋等防护物资。

 (3)教职工私家车应定期进行消毒。

 第三部分

 健康技能

 一、正确佩戴口罩 (一)口罩种类 口罩有很多种,比如工业用、医用等。目前我们常见的口罩主要有4 类:

 1.普通脱脂纱布口罩。

 2.一次性医用口罩。

 3.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分 3 层,外层有阻水作用;中层有过滤作用;内层有吸湿作用。

 4.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执行美国 N95、中国 KN95、欧洲 FFP2、日本 DS2 等标准,不仅满足对非油性颗粒物至少 95%过滤效率要求,还具有阻隔血液或传染性体液喷溅的能力,更适合医务人员临床使用。

 (二)选择合适的口罩 1.工作场所的工作者、户外工作者均应佩戴口罩。

 2.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封闭室内办公区域等人员密集场

 所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普通门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密闭场所工作人员、经常与人接触职业如保安、快递等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人员、终末消毒人员、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等可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正确佩戴口罩 1.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 (1)佩戴口罩时,深色面(正面)朝外,浅色面(反面)朝内,金属鼻夹朝上,佩戴前洗手。

 (2)将口罩折面完全展开,紧贴面部,依次覆盖鼻、口、下颌。若为系带式,口罩上方系带于头顶中部,下方系带于颈后。

 (3)将双手指尖沿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调整口罩,使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2.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 (1)一手托口罩,有鼻夹一面超向外,鼻夹朝上,罩住鼻、口及下巴。

 (2)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3)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内按压鼻夹,并向两侧边移动边按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4)做气密性检查。双手捂住口罩,快速呼气吸气,感受口罩周围是否漏气,口罩中间应略有鼓起或塌陷。若感到漏气则重新调整鼻夹及头带。

 (四)正确脱摘口罩

 1.不要用手接触口罩外表面(污染面)及口罩内表面。

 2.若为系带式和医用防护口罩(上下位置头带),则先解开下系带(摘下下头带),再解开上系带(摘下上头带)。动作轻柔防止产生气溶胶,手部碰触脑、颈后方系带摘下,摘下同时闭眼。

 3.摘掉口罩后立即进行手卫生。

 (五)戴口罩注意事项 1.医用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使用。应每 4 小时更换一次,遇污染、潮湿时随时更换。若将口罩带入污染区,出污染区后应摘除后更换。

 2.为避免浪费,日常户外短暂活动归家后,若口罩使用时间不长且未被污染,可以悬挂晾干存放,下次继续使用。若遇污染或前往区域人员密集、时间较长,则需更换。

 3.健康人群使用口罩后可密封后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也可用喷壶兑 500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密封按照生活垃圾处理。病例和医务人员等佩戴的口罩应作为医疗废物按照相关流程规范处理。

 二、正确洗手 1.洗手时机 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护理儿童和老人前;准备食物前;接触过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电梯按钮、门把手、各种开关、快递等);接触过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后;咳嗽或打喷嚏用手遮掩后等情况,均需及时进行手卫生。

 2.洗手方法 使用流动水及皂液/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清洗双手,揉搓至少20 秒(采用快乐洗手法,可唱 2 遍生日快乐歌),然后用纸巾擦干或自

 然晾干。

 三、咳嗽和喷嚏礼仪 1.咳嗽和打喷嚏时,应背对人,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尽量避免用双手遮掩口鼻、触及颜面部。

 2.咳嗽或打喷嚏后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揉搓至少 20 秒。若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或脏污应先用湿巾清洁双手后,再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清洁双手。

 3.日常说话放低分贝,避免唾液喷溅到周围环境和人员。

 四、测量体温 1.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临床上经常以腋窝温度代表体温,正常人腋窝温度 36.0~37.0℃(平均 36.5℃)。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需在室温条件下,以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等设备进行体温检测,测量时可以选择被衣物覆盖

 的脖子或者手腕。

 2.推荐使用玻璃汞柱式体温计,以腋下测温为主。提前将温度计甩至 36℃以下,将其放置于腋窝正下方夹紧,5 分钟后拿出读取结果。若不能做到个人专用,则每次使用后用 75%酒精擦拭表面,放于专用洁净器皿中干燥备用。

 五、科学就医 1.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异常症状,发病前 14 天内有疫情高发地旅游居住史,或发病前 14 天内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或发病前 14 天内接触过来自疫情高发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或流行病学关联,应前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发热门诊隔离救治。

 2.就诊途中尽量乘坐私家车或步行,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能。若确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则需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选择人员稀少的区域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3.随身携带备用一次性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干巾等,接触过公共区域物体表面应及时进行手卫生。排队时与他人尽量保持 1米以上距离。

 4.归家后及时更换衣物、规范洗手、清洗鼻腔和口腔。衣物可用 70℃热水浸泡消毒半小时,再用洗涤剂清洗后晾晒。

 第四部分

 学校管理措施

 一、开学前准备工作

 (一)开学条件 各学校应根据属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部署要求,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经评估达到复课开学条件后,告知师生复课开学计划。开学前,要做到开学方案到位、防控物资到位、后勤保障到位、人员保障到位、健康监测到位、环境整治到位,方可复课开学。

 (二)摸底排查 全面摸排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含外聘人员、物业人员等)寒假期间行程动向,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每位学生和教职员工返校前 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建立返校前 14 天 3 类人群信息台账:

 ①有外出天津市情况的学生和教职员工。

 ②有疫情高发重点地区接触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

 ③身体不适的学生和教职员工。

 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外出地点(具体到门牌号)、返津时间(具体到某日某时)、返津交通方式(具体到车次/航班号、车厢号、座位号)、返津后居住地点(具体到门牌号)、是否接触重点疫区高危人员、是否接触发热高危人员等。

 (三)分类管理 (1)疫情高风险地区(天津市域以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市、区、旗累计确诊病例超过 50 例,14 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师生,暂不返津。

 (2)疫情中风险地区(天津市域以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市、区、旗 14 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 50 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 50 例,14 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师生,要严格实施居家医学观察 14 天,无可疑症状情况下可返校。

 (3)疫情低风险地区(天津市域以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市、区、旗无确诊病例,或连续 14 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的师生,无可疑症状及无病例接触史等风险的,可以返校正常复课。在校期间需进行健康监测,每日上下午由校医对其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14 天无异常可解除健康监测。出现发热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四)健康监测 实行每日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按时精准报告属地疾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

 (五)环境清洁 (1)在开学前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重点做好教室、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活动室、教师办公室、卫生间等公共活动场所的清扫和消毒,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全面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

 (2)对校内全部的洗手水龙头进行全面检修,确保畅通可用。教学楼洗手池水龙头配备建议不少于每班一个,食堂洗手池水龙头配备建议按座位数不少于 50 人一个。公共场所洗手池水龙头不足的,要及时增设充足的水龙头,并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教职员工和学生使用。若暂时无条件配齐水龙头时,可配置含醇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消毒。

 (六)知识宣教 (1)加强健康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公众号、APP、短信、微信群等媒介,对师生员工开展线上健康教育,积极宣传新冠肺炎科学防控知识、返校要求,确保师生知晓我市和学校的相关防控安排。

 (2)发放“一封信”。指导师生员工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理解和支持政府、学校各项应对措施。指导学生做好上

 学、放学途中个人防护,提前准备好口罩,最好是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口罩等。

 二、开学后日常防控措施 (一)校门管理 1.错时错峰上下学。实施分时、分班、分区域上下学,根据学生乘坐私家车情况,划分清晰的班级家长私家车停驶区域,学生和家长严格遵守上学和放学时间安排,防止在校门口出现人员聚集。家长严禁进入校内接送学生。

 2.加强人员检查。校门口增加工作人员,设置检查通道,校门工作人员应当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进校人员须佩戴口罩,要逐一核验身份、检测体温,体温正常者方可入校。如发现发热(体温≥37.3℃)、乏力、干咳等症状学生,由学校安排专人送其到临时隔离场所,立即通知家长并报告疾控机构,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到发热门诊就医。

 (二)每日健康监测、信息日报告 1.落实校园疫情动态监测制度,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和学生晨、午检(其中寄宿制学校要严格落实早、中、晚三次检测体温制度),做好缺课师生及缺课原因的登记、统计和追踪工作。

 2.对发现的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学生要按照《学校新冠肺炎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实施。

 3.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按时、精准报告属地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三)重点区域管理措施 1.教室 (1)人员防护:采取毕业班先开学,分多个教室上课的模式,学生

 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1 米以上。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教室内应佩戴口罩,最好是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如果有可疑症状,应避免进入教学区域。班级之间错时上、下课,课间鼓励学生到户外活动。

 (2)通风消毒:每天在上课前、每个课间、放学后对教室进行开窗通风,其中上课前和放学后,要保证对流通风至少 30 分钟。每日学生放学后,对教室进行清扫,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

 (3)教室内配置含醇免洗手消毒剂用于手卫生消毒。

 2.食堂 (1)对每一位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穿戴口罩、工作服和工作帽,确保具备基础防护技能;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鼻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工并及时就诊,杜绝带病上岗。

 (2)禁止采购、饲养、宰杀活禽、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对肉及肉制品、蔬菜等做好索证索票工作,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

 (3)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环境整洁、确保食材不受污染。生、熟食应分开存储和加工,加工流程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供应的食品应烧熟煮透,确保熟制食品的中心温度不低于 70℃。疫情防控期间,提倡不供应冷食类、生食类等高风险食品。

 (4)在食堂入口、卫生间出入口处配备洗手消毒设施及清洗消毒指引。售卖人员一律使用经消毒的专用工具并佩戴口罩和手套,更换经消毒过的工作服,销售中少用语言交流,与对方保持 1 米以上安全距离。

 (5)延长食堂开放时间,倡议师生错峰用餐。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可通过分时段就餐、送餐到班、取餐后分散用餐等方式,降低集中就餐

 带来的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6)进入食堂人员要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不得入内用餐。排队取餐和就餐时人员间距要在 1 米以上。建议尽量带餐返回住处或办公室就餐。在食堂就餐时,尽量单人单桌,且朝一个方向就坐,保持 1 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要安装防护隔断,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不必要的交流谈话。用餐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鼓励制作方便易取的套餐,方便即取即走,减少人员等餐排队的时间。

 (7)每天对加工售卖区域、就餐区域、保洁设施、人员通道等进行消毒。保持加工区域和就餐区域的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并对空气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消毒。疫情解除前停止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重新开启使用前应规范清洗和消毒。加强餐(饮)具的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15 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含量为 250mg/L 溶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出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就餐过的食堂,应及时与属地疾控机构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办公室 (1)人员防护:多人办公时建议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交流,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佩戴口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多饮水,勤洗手,勿久坐。办公尽量采用电子资料,如传递纸质文件或资料前后均需洗手,传递时应佩戴口罩。

 (2)通风消毒:保持办公环境整洁,加强通风,每天至少 2 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对人员经常接触的设施如桌椅、电脑、电话,应做好消

 毒工作,如使用频繁可增加消毒次数。

 4.卫生间 (1)通风消毒:经常开窗通风,及时清扫,地面、墙面、水龙头、便器等做好预防性消毒,如使用频繁可增加消毒次数。

 (2)洗手设施:确保卫生间内配备足够的洗手水龙头,水龙头均可正常使用,配备足够的洗手液、肥皂等。

 (3)清洁用品管理:卫生间清洁用的抹布、拖布等清洁用品用具,仅限定该卫生间使用。禁止与其他卫生间或其他公共区域混用。

 5.宿舍 (1)学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要强化对宿舍门值人员的培训,每天对进入宿舍的学生进行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如有发热、咳嗽或其他不适请及时报告宿管人员和班主任。疫情防控期间,谢绝校外人员来访,不允许非本宿舍区人员进入宿舍区。对进入宿舍区的人员,实行一人一卡,不得私借校园卡给他人或留宿非本宿舍人员。

 (2)学生宿舍应尽量减少同房间入住人数,如果无条件,每个房间最多 4 人;同房间床位布局尽量分散布置在四个方位,建议床外围设布帘隔断,避免头顶头休息。

 (3)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尽量减少外出,尽量不到人口密集、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则须佩戴口罩。宿舍与宿舍之间不串门、不组织聚会等交流活动,建议多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4)宿舍每日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通风时注意穿衣保暖,减少因寒冷导致感冒造成的抵抗力下降。

 (5)若为公用卫生间尽量选择蹲位,卫生间卫生设施完善,有足量出水顺畅的水龙头,并配备洗手液或肥皂。

 (6)餐饮具和卫生洁具个人专用,保持清洁干燥,每周进行 1~2次浸泡消毒或开水烫洗至少 15 分钟。毛巾个人专用,每日进行洗涤并用开水浸泡至少 15 分钟后晾干,保持清洁干燥无异味。

 (7)每间宿舍每日可选择 1~2 名值班员负责宿舍内公共区域清洁和消毒,可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重点消毒桌椅台面、宿舍门把手、柜子把手、电灯开关、床栏杆等手经常触摸的部位,及时清理宿舍内产生的垃圾。

 6.图书馆、实验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公共场所,疫情期间暂缓使用;待疫情响应结束后,开放使用,每天放学后进行清扫和预防性消毒。

 (四)健康教育 1.教职工和学生:加强对教职工特别是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通过视频会议、教职工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对于学校疫情防控的管理和预防性消毒方案等,普及到每一名教职工和学生。由教职工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学习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指导学生做好个人防护,督促学生戴口罩、勤洗手。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

 2.物业保洁人员:加强对物业保洁人员的健康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并掌握学校疫情防控的方案和预防性消毒措施等。指导其做好学校的预防性消毒,做好个人防护,清洁用品用具专人专用、专场所专用。

 三、预防性消毒措施 (一)室内空气 1.加强通风换气:适当延长开窗通风时间和频次,注意通风应门窗同时打开形成对流。若自然通风不良,可辅助机械通风,或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或采用紫外线灯照射。需注意紫外线灯需在无人情况下开

 启,每次作用 30 分钟~1 小时。

 2.原则上不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可用 1.5%过氧化氢溶液、0.2%过氧乙酸、250mg/L 二氧化氯消毒液或 500mg/L 含氯消毒液对人流量较大的电梯间和卫生间按照 8~10ml/立方米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 1 小时后彻底开窗通风,视情况再次使用清水擦拭。

 (二)地面、墙壁和物体表面 若地面、墙壁未被污染则不必进行消毒处理。可用 1.5%过氧化氢、0.2%过氧乙酸、250mg/L 二氧化氯或 500mg/L 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经常接触的重点部位,如楼道扶手、桌椅台面、各种把手、各种开关、电梯按钮、卫生间台面、地面等;以均匀喷湿不流为宜。作用 30 分钟~1 小时,视情况再次使用清水擦拭。

 (三)分泌物、呕吐物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 5000mg/L 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有效氯 5000mg/L 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也可使用一次性呕吐腹泻物应急处置包处理。

 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净。

 (四)个人用品及餐饮具 水杯、饭盒等个人物品应个人专用,保持清洁干燥,每周可煮沸消毒 15 分钟,或用 25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五)盥洗池、便器等 可用 1000mg/L~2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 1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抹布和拖把应分室分区专用,用以上浓度消毒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清水清洗后悬挂晾干备用。

 (六)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应按垃圾分类要求丢弃,口罩应丢入“有害垃圾”桶;对于可疑症状者用过的口罩需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后用塑料袋密封,再放入“有害垃圾”桶。

 学校内设置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每日用 1000mg/L~2000mg/L 含氯消毒剂对堆放的垃圾和垃圾桶内部及周围进行喷洒消毒,后续按照生活垃圾处置。

 (七)手卫生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时机。用流动水加皂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要求至少揉搓 20 秒,若无条件可配置含醇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八)公务用车 可开窗通风的车辆,行驶过程中在车速和天气情况允许情况下,宜一直开窗通风;有空调系统不可开窗通风的车辆,应加大空调送新风功能,在每班人员下车后,将车停到空旷地带车门全部打开通风至少 1 小时;若车上乘坐疑似、确诊病例,则应对车内空气按照终末消毒要求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

 每班人员下车后,宜对车辆内物体表面如车座扶手、门把手、折叠桌等部位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用清水擦拭一遍。应注意含氯消毒剂的腐蚀性和漂白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本指导手册执行。

  附件:4-1.家庭内消毒防护明白纸

  4-2.学校内消毒防护明白纸

  4-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管理指南(试 行)》

推荐访问:复课 中小学 天津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幼儿园中班六一活动方案

温暖的阳光,诱人的花香,激动的脸庞,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小朋友和老师的热烈期盼中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2某市医疗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医保助力共同富裕的奋进之年。2022年全市医疗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3区委书记在市委招商专题汇报会上讲话提纲

今年来,XX区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号召,立足当前经济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充分挖掘中心城区区位优势...

4在局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3月24日我区基层正风反腐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开展我局...

5农村“五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XXX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打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场硬仗,践行为民宗旨、厚...

6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讲话

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XX砥砺前行、克难攻坚的五年,也是拼搏进取、满载荣光的五年。五年...

7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

8党课讲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何以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9研讨发言: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

10在全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经验交流发言

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在省药监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XXX“四个最严”为指导,聚焦...